.

重点专科丨这项新技术为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与

                            

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现代医学新兴学科。医院核医学科为新组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目前科室拥有SPECT、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等一批先进的设备,开展的临床各项诊治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对肿瘤、骨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的显像诊断及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癌的治疗有一定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医疗和社会效益。

肿瘤方面

SPECT常用于骨转移性肿瘤的检测,可比普通X线拍片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对有肿瘤病史的患者行全身骨扫描进行术前评估或术后随诊,以评估患者是否有骨转移灶,从而辅助临床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对于多发骨转移患者,可行氯化锶[89Sr]治疗。

图1:男性患者,72岁,前列腺穿刺提示前列腺癌,对本患者行全身骨扫描以明确分期,指导治疗,全身骨扫描及局部断层提示右侧髂骨骨转移灶。

图2:男性患者,76岁,确诊肺部恶性肿瘤伴骨转移10月余,接受靶向治疗至今,现腰背部剧烈疼痛;全身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为缓解骨痛,本科室已给予其氯化锶[89Sr]治疗,患者骨痛症状明显好转。

泌尿系统

肾动态显像既可以评价总肾功能,又可以单独评价分肾功能,在泌尿外科肾脏手术切除前等方面,分肾功能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图3: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肾积水1年余,CT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伴积水、左肾结石、左侧单侧肾萎缩。术前行肾动态显像评估双肾功能,检查提示左肾几乎无功能,右肾血流灌注佳,功能正常。

学科带头人

刘兴党

主任医师

教授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核医学科主任

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上海原子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理事长

上海医师协会影像分会副会长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健康工程第一届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诊断专家委员会主委

在分子核医学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PI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原子能(IAEA)、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等多项课题。至今为止已主持课题数17项,完成临床验证研究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3篇,SCI论文27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2项,主编论著3部。

擅长:分子靶向核医学体内、体外诊断、治疗和质量控制。包括:核素治疗甲状腺癌、甲亢、肿瘤骨转移镇痛、肿瘤其他靶向治疗、敷贴治疗;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SPECT/CT、PET/CT、骨密度诊断等;体外检测诊断;核医学质量控制。

刘兴党主任专家门诊:周一、周二下午

单凤玲医师普通门诊:周三、周四全天

供稿:核医学科

原标题:《重点专科丨这项新技术为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及分肾功能评价及提供新依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hrw.net/xgyy/13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