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产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胆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然后部分结石又可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部分结石则停留在胆管内成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结石亦可长期梗阻胆囊管而不发生感染,仅形成胆囊积水,此时便可触及无明显压痛的肿大胆囊。胆囊结石在无感染时,一般无特殊体征或仅有右上腹轻度压痛。但当有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有时还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造成胆石症主要原因可能有:
1.喜静少动。部分人缺乏日常运动或体力劳动,长此以往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饮水少。不少办公族由于工作强度大,喝水的时间相应较少,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即便有时间喝水,饮水量也不够大,而喝水少会减少人体尿液,并会使尿液过度浓缩,尿中盐类的浓度增高,沉淀增加,就容易构成结石。
3.不吃早餐。许多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坚持每天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石症的风险。
4.餐后体位。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结石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
治疗方案:医院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微创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传统手术大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微创保胆取石术可以在保留胆囊的前提下彻底取出结石,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相比传统手术8cm-20cm的大创口,微创手术仅通过1个0.5-2cm的皮肤切口即可取石。其原理是通过在患者腹壁建立微通道,在直视下清除结石。在彻底取净结石的同时,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功能,避免切胆术后一系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整个手术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克服了外科手术的盲区。康复案例:患者陈某,男,21岁,南阳内乡人。年8月16医院体检发现胆囊结石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外一以“胆囊结石”为诊断收住我科。年8月21日,我院绳新玲主任及其团队为患者实施经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术中取出结石约1cm*0.5cm。历时四十分钟,手术顺利结束。切除胆囊有什么影响
第一、降低消化能力。胆囊可以起到储存胆汁的作用,在进食之后胆囊所存储的胆汁能够参与到食物的消化,但是在切除胆囊以后就无法分泌足够的胆汁来消化食物,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第二、引发多种疾病。患者切除胆囊之后就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几率,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等。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的浓缩能力下降所引起的。在胆汁浓度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出现故障,这样就会增加患病风险。第三、反流性胃炎。有些患者在切除胆囊之后,可能会导致胆汁逆流到胃部,从而诱发反流性胃炎。出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