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沈敦和先生开始筹建“医院暨医学堂”,医院的年历程。无论战火洗礼、时局更迭、历史变迁,一代代华山人秉承创业、敬业、改革、奉献的精神,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医院成就为一所医院。
医院病案图书室始建于年,迄今为止共收藏各种形式的病史超过万份。一些国际、国内首例,疑难重症、罕见病例的病史亦被保存至今。
病史,不仅是病情和医疗活动记录,还反映了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发展和时代特征,是有极高价值的历史文档。
轻拭浮灰,翻开尘封的记忆,慢慢回味……
”
历史病案展
20世纪30年代
医院大门和救护车
这是一份书写于年的“急性阑尾炎”病史。整份病史资料完整,包括“温度表”(体温单)、医嘱单(包括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各类日常病程记录、手术麻醉记录、病理报告、检验报告等,全都用英语书写。其中还有一份“医院社会部”对该患者社会情况、经济情况的调查报告,体现了当时对患者的综合评估和人文关怀,这同样也是医生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资料。
注:年医院社工部对患者社会情况、经济情况的调查报告
医学社会部
注:年的医嘱单(包括长期、临时医嘱)和体温单
注:年的住院病史
注:年的放射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
注:年的出院小结
20世纪40年代
这是一份书写于年的“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的手术记录。手术记录用英文打字机书写,并配以精美的手绘手术图示和照片。
注:年的神经外科“三叉神经根切断术”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
这是一份书写于年的产科病程录。该孕妇年6月14日自觉下腹痛收住入院。G4P3,孕9个月,一般情况好。当天分娩一女婴,于年6月17日出院。病史内容记载清晰,采用表格式的记录方式记录下了完整详细的分娩过程。
注:年的表格式的产程记录
注:年的产程小结
待产室和婴儿房
这是一份年的“急性胆囊炎”病史。这份看似普通的病史,书写的竟是一段传奇。当时诊治这位患者的三位医生,邱传禄、丁训杰、薛光华,日后都成为了医学界的“大咖”。那年还是住院医生或实习医生的三位教授,以流畅的英语记录了这位患者的诊治经过,他们为这位患者进行了胆囊穿刺引流术,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血象恢复正常,没有发现黄疸,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胆囊结石,嘱咐患者出院后保持随访,拟下次入院行胆囊切除术。整份病史言简意赅,逻辑缜密,医院一贯的严谨之风。
注:年当时为实习医生的丁训杰教授书写的“急性胆囊炎”住院病史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邱传禄教授书写的“急性胆囊炎”入院录
注:年当时为实习医生的薛光华教授书写的“急性胆囊炎”出院录
20世纪50年代
年查房
这是一份年的骨科病史。当时还是住院医生的张延龄教授,用儒雅隽秀的手写体英语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十岁患儿的住院经过。这个患儿因意外被“tricycle”撞倒,导致左小腿开放性损伤伴疼痛活动受限,并予年1月7日收治入院。入院后,X线检查提示左侧胫腓骨下1/3骨折。张教授为这位患儿进行了清创缝合和闭合手法复位,待伤口愈合后予以出院。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张延龄教授写的“骨折”病例的病程记录和出院小结
这是一份年“肺结核”行"人工气胸”治疗的病史。从年开始,医生逐步开始使用中文书写病史。这份病史包括专用的"人工气胸记录”表和“人工气胸摘要”。并且,金鹏南医生还在病程录中详细记录描绘了人工气胸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的变化。
注:年的人工气胸治疗监测记录和病程录
这是一份书写于年的“脑膜瘤”病史,当时病史中已使用结构化的神经科专科体检模板。朱祯卿医生用工整有力的字体描述了“脑室摄影、脑血管摄影、脑瘤截除”的整个手术过程。
注:年的“脑膜瘤”手术记录
注:年的神经科专科体检模板
这是一份年由史玉泉教授书写的“脑垂体瘤”病例的手术记录。
注:年史玉泉教授书写的“垂体瘤“病例手术记录
20世纪60、70年代
年医院大门
这是一份年内科肾病专业组邱传禄教授和当时为住院医生的林善锬教授对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病史。病史中详尽地记录了当时腹膜透析液的配方和每天引流透析液前后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电解质平衡情况的变化。
注:年的“腹膜透析治疗计划”和“透析记录”
这是一份年由神经外科陈公白教授、向众苏医生开展的针刺麻醉下行“胶质瘤”手术的病史。王少椒医生、郑安琪医生详细记录了为患者进行“针麻”前的评估、“试针”过程和手术过程。
注:年神经外科“胶质瘤“手术病例的针麻记录
注:年神经外科“胶质瘤”手术记录
这是一份年由骨科手外专业组杨东岳教授和当时为主治医生的顾玉东院士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病例的病史。两位医生用端秀的字体、精细的手绘手术图和严谨的表格记录了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的病情变化。
注:年“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手术记录和病程录
注:年“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术后“再造手指观察记录”
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
这是一份年由当时为主治医生的林果为教授书写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的入院录。林果为教授用隽秀的字体、言简意赅的语言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做了描述,并且中、西医贯通,对患者作了“脉案”(中医诊断记录)。
注:年当时为主治医生的林果为教授书写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例的病程记录
这是一份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林善锬教授书写的“梅毒性心肌病”入院录。林教授清晰地记录了患者病情的发展经过,并对患者做了非常详细的体检。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林善锬教授书写的“梅毒性心肌病”入院录
年神经外科杨德泰教授为一例“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组织了院内大会诊,邱传禄、沈自尹、张延龄、史玉泉、杨德泰等教授出席,沈自尹教授还为其制定了中医治疗处方。
注:年神经外科杨德泰教授书写的“硬膜下血肿,血肿清除术”手术记录
注:年神经外科“硬膜下血肿”病例的“大会诊”记录和沈自尹教授制定的中医治疗方案
这是两份放射科陈星荣医生书写的放射检查报告。年的这份“胃肠钡餐检查记录”用结构化的方式清晰地再现了整个胃肠道钡餐检查的观察流程。年的这份“气腹气胃造影记录”图文并茂,在当时没有腹部CT的情况下,详细描述了胃部病灶与周围的关系。
注:年陈星荣医生书写的“胃肠钡餐检查记录”和“深X线治疗记录”
注:年陈星荣医生书写的“气腹气胃造影记录”
-年代的放射科
这是一份年当时为内科住院医生的张婴元教授书写的“肝大待查”病例的住院病史。病史书写排版整齐、字迹娟秀,临床思维缜密,对肝脏肿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张婴元教授书写的“肝大待查”病例的住院病史
这是一份年当时刚从医学院毕业的翁心华教授书写的“发热待查”病例的入院录。“感染界的福尔摩斯”起始于60年前。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翁心华教授书写的“发热待查”病例的入院录
这是一份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吕传真教授书写的“嗜睡待查”病例的病程录。病史中仔细记录了患者每天的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上级医生查房对病情的分析和鉴别诊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病程录中还记录了该患者每天讲的话来体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同写日记般,非常接地气;请会诊记录也写得非常详细,字里行间体现出对其他科协助的尊敬和感谢;认真的吕教授还用图表描述出该患者血糖变化的曲线,结果一目了然。
注:年当时为住院医生的吕传真教授书写的“嗜睡待查”病例的日常病程录
年神经内科秦震医生为一例“眩晕待查”的疑难病例组织了全市大会诊,来自“医院”、“市精神病院”和“医院”、”医院”、“医院心内科”、“医院肺科”的7位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多学科诊疗”。谈永基医生进行了记录。在这份病程录中,还有当时林庚金医生根据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对患者进行“内科急会诊”的记录。
注:年神经内科“眩晕待查”病例的病程记录
注:年神经内科“眩晕待查”病例的全市大会诊记录
这是一份年当时为主治医生的吴树强教授书写的“胆囊切除”手术记录。
注:年当时为主治医生的吴树强教授书写的“胆囊切除”手术记录
这是一份年泌尿外科沈家立教授书写的“左肾切开取石术”手术记录。
注:年沈家立教授的“肾结石”手术记录
这是一份年手外科杨东岳教授对一例“左前臂屈面大块皮肤缺损”病例行“带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精美手术记录,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注:年手外科杨东岳教授对一例“左前臂屈面大块皮肤缺损”病例行“带血管皮瓣游离移植”的手术记录
20世纪80、90年代
这是一份年由我院血液科为一例白血病患儿行“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病史。病史中的这段“病例讨论记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谢毅教授、谢彦辉主治医院、医院的多位血液科专家对患者“是否出院”这个问题的讨论内容。
注:年血液科“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病例讨论”记录
这是一份年神经外科周良辅教授书写的“左眶-颅内泪腺混合瘤,肿瘤全切除术”的手术记录。
注:年神经外科周良辅教授的“左眶-颅内泪腺混合瘤,肿瘤全切除术”的手术记录
这是一份年的“发热待查”病例的外院会诊记录,由当时为住院医生的李铭新医生书写记录。
注:年“发热待查”病例的外院会诊记录,由当时为住院医生的李铭新医生书写
新世纪,新起点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年医院开始使用电子病历并不断进行完善。电子病历确保了病史书写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并且结构化的病例模板便于关键数据的收集、分析。
病史的保存及检索
年-年的病史用缩微胶卷的方式保存,约35万份。可以通过人工卡片索引方式获取病案信息。
医院病案图书室在年建成
缩微胶卷
病史信息索引卡片
年以后,用现代化的翻拍方式保存病史档案的数码照片,并保留病史原件,约85万份。并可通过电脑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病史并统计病案信息。
归档病史
现代化的病史翻拍和信息检索系统
“
筚路蓝缕,苍松敢向云争立,
春风化雨,吹尽黄沙始见金。
”
END
医院病史展
年12月5日-12月16日
门急诊大楼1楼南大厅
敬请期待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