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案分享针刺治疗不明原因肾盂积水1例

_

  肾盂积水是指是由于尿路阻塞而引起的肾盂肾盏扩大伴有肾组织萎缩。尿路阻塞可发生于泌尿道的任何部位,可为单侧或双侧。阻塞的程度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在肿瘤科出现的肾盂积水,大多为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或肿瘤本身压迫输尿管所致。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要着眼于肿瘤病灶本身,随着肿瘤缩小,压迫减轻,肾盂积水得到缓解。

  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影像学上找不到梗阻位置,单纯出现肾盂积水,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中医药效果较好。

  查阅相关文献,中药口服治疗虽报道不多,大多以辨证中药治疗为主,而对于针刺治疗肾盂积水鲜有报道。临床中我们使用针刺治疗不明原因肾盂积水1例,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希望该方法能够得以推广。

  本例患者女性,62岁,主因“胃癌术后3月”入院,患者胃印戒细胞癌,行“胃全切+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于我院行全身化疗。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年11月,于两周期化疗后全身评估时发现肾盂积水,腹盆CT检查未见输尿管受压情况,泌尿外科会诊后建议行核磁共振泌尿系水显像,11月26日检查后提示:左肾盂肾盏积水,左侧输尿管起始段扩张。泌尿外科建议外科干预治疗,家属拒绝。故单纯给予中医治疗。

  患者肾盂积水,但未影响到肾功能,故化疗继续进行,在化疗期间,因患者存在胃肠道反应,且术后胃切除进食量本身减少,故未服用中药,针对肾盂积水,给予单纯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给予左肾区体表投影处围刺,具体位置:背部,从第11胸椎下缘起至腰2椎体下缘,在脊柱左侧,旁开中线2.5cm至7.5cm区域。针具选择:0.3*40mm,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度角。围刺后留针30分钟。同时给予针刺太溪、三阴交、地机、阴陵泉。

  住院期间每日治疗一次,出院后多隔日治疗一次。

  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觉针刺后小便量较前增多,尤其是每日针刺后2-3小时时小便增多明显。从年11月26日开始治疗,至年1月26日复查,肾盂积水完全消失。超声报告见下图:

年12月1日泌尿系统超声:左肾轻度积水,肾盂轻度分离,宽度约3.1cm

年12月26日泌尿系统超声:左肾轻度积水,肾盂轻度分离,宽度约2.1cm

年1月26日泌尿系统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按语:

  慢性肾盂积水是本虚标实之证,多认为是由肾阳虚损,气化不利,以致水湿内停所致。

  该患者治疗中我们采取了肾周围刺的方法,针刺可以调动、提高局部免疫功能,在肾脏体表投影处围刺,可以增强肾脏本身的功能,加速水液代谢。

  远端取穴上,选取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肾经的水液在太溪穴形成较大的溪水,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可以壮肾阳,滋肾阴;三阴交,本身为脾经穴位,又为肝脾肾经三经的交会穴,可以温肾散寒,地机、阴陵泉与三阴交合用,为董氏奇穴中的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分别为天皇、地黄、人黄,专治水肿。该患者虽然不表现为肿,但水液代谢异常,出现肾盂积水,也可选用。

  临床中围刺方法我科常用到,多为调动局部气血,该方法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值得大家借鉴。

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徐林

告患者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hrw.net/ystl/10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