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近段时间,连续不断接到松滋养殖户的求救电话,都是鱼池发现鲢鱼、鲫鱼等鱼类的大量死亡,经过诊断,确认为鱼类败血症。据了解,近期,各地鲫、鲢、鳙等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暴发性败血病等恶性鱼病频发或开始发病蔓延,鱼类出血性败血症已经不是以前人们常说的“白鲢暴发性鱼病”了,现在的感染种类多,发病季节长,是我国淡水池塘鱼类养殖中危害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发病率最高、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一、鱼类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

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间为3-11月份,6-9月份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在水温9-36℃均有流行,尤以24℃以上流行严重。

该病从发现死鱼至大批量死亡仅1-3天的时间,死亡率可达30-90%。危害对象主要是鲤、鲫、鲢、鳙、团头鲂、鳜、乌鳢、鲮等鱼类,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不仅精养池塘发病,网箱、网拦、水库养鱼等也有发生。

二、流行季节

流行季节在4~10月份,流行高峰期在5~8月份。其病情来势猛、流行面广,加之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渔业生产。二、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口腔、颌、眼眶、鳃盖及各鳍条充血,体表充血呈斑点状出血,鳃苍白或紫色,鳃丝肿胀,多黏液,眼突出;有些病鱼腹腔积水,肠道有炎症,肛门红肿,胆囊肿大等。

该病可划分出四种病型:

①急性甲型。

急性暴发,呈出血性败血症状,1~2天内迅速致死。发病预兆,先在池塘等水域沿岸,集结许多鱼、虾及鳑鮍鱼等小型鱼类,其下颌、鳃盖、腹部充血,肛门红肿,游动缓慢,鱼体背变深黑色。继之,白鲫、鲢、鳊、鲤、鳙等依次暴发,病鱼失去平衡,上下翻滚,鱼体各部出血致死。

②急性乙型。

鱼体水肿,鳞片突起或竖立,腹部膨大积水,体表有水泡及脓肿症状。发病预兆与甲型类似。

③慢性型。

鱼体外有出血点、水泡及溃疡,并逐渐形成疖疮等。

④潜伏型。

鱼体外观无症状或无明显症状。至潜伏后期,出现食欲减退、厌食等。

三、病原及病因分析

鱼病工作者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对引起此病的病因及其致病途径,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此病是环境恶化引起的。

由于水质败坏、缺氧等原因导致病菌大量乘虚感染鱼体,加上温度适宜,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破坏鱼体的肝脏、肾、脾等组织,血液中红细胞被溶解。

②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③主要是液化产气单胞菌引起的,环境仅是致病的重要条件之一。

④是由病毒与病菌共同感染引起的。

先由病毒感染,继后由病菌扩大传播。

⑤该病的迅速暴发及蔓延,与生物媒介体的传播相关。

病鱼池内生物,尤其是鱼体寄生虫,是传染鱼类暴发型出血性败血病的媒介体。

⑥人为干扰造成的。

由于拉网等操作不慎,特别是夏季的热水鱼捕捞,使鱼体表受伤,感染致病。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

1.池塘挖除过多淤泥,彻底清塘消毒。

2.苗种一般采用药浴法后下塘,用2%氯化钠溶液药浴5分钟,或用0.5毫克/升二氧化氯溶液药浴10-20分钟,或用10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10-20分钟,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3.发病时节,每隔15天定期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或季铵盐类等进行水体消毒。

4.发病时节,全池泼洒展翔底倍爽或展翔解毒爽,然后再全池泼洒展翔工程菌,以保持有益菌的优势,控制有害菌生长。改善池塘底质、水质,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净化水质。

5.发病时节,每隔15天每40公斤饲料中添加复方恩诺沙星克,喂服2-3天,可有效预防出血病发生。

(二)治疗:采取综合疗程治疗方法。

1.杀灭体表寄生虫。

施用翔盛攻击30-50ml/亩,彻底杀灭池塘中的中华蚤、锚头蚤、三代虫和杯体虫等,隔天一次,用1次。

2.杀灭体内外的病原菌。

全池泼洒施用漂白粉(使池水呈1.5ppm),强氯精(池水呈0.3~0.4ppm),二氧化氯,苯扎溴铵,聚维酮碘以及既杀虫又杀菌的药物。

3.调节水质。全池泼洒展翔底倍爽-克/亩或展翔解毒爽克/亩,间隔全池泼洒展翔工程菌克/亩,以保持有益菌的优势,控制有害菌生长。改善池塘水质,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净化水质。

五、鳙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1、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

每年春季3~5月份及秋季8~10月份为流行季节,以秋季8~9月份最流行;发病特点为急性、暴发性、大批量的死鱼,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发病3~5天内,死亡率80%~90%,甚至可达%。

当水质恶劣变化,pH值低于6.5时极易引起暴发流行,且在发生过该病的水域,第二年养殖鲢鱼也易复发流行。

(鳙鱼头部充血)

2、水质环境

水质清瘦、水色灰白、透明度30厘米以上,pH值6~7之间,水中浮游植物稀少,有机碎屑多,浮游动物多,其中以轮虫占优势。

(鳙鱼鳃盖与下颌部充血)

3、病症

常出现"暗浮头"现象。发病初期,鲢鱼常浮于水面下10厘米缓慢游动,对人影反应灵敏,病情严重时则反应迟钝或无反应,表现木纳,昼夜浮头,白天太阳照射也不下沉。

外观检查:

刚死或即将死亡的鳙鱼,鳃盖外表粗糙无粘膜,鳃盖内膜有血丝,颌下部有条状或散点状红斑,嘴唇外突呈紫色,臀鳍基部发红,尾鳍有白边无粘液,严重的有蛀鳍。剪去鳃盖骨,可见鳃片红肿,粘液增多,鳃丝乌紫分瓣呈木梳齿状分离,表面有一层蓝白色光膜。网状鳃耙布满红色血点,严重的呈灰白色并腐蚀成缺刻。

解剖病鱼腹部,可见胆囊、肝、肾颜色变淡,肿大易碎;肠道内无食物,但充满粘液;肛门膨大红肿。

镜检:

鳃丝外部附一层白色的薄膜,有波峰状孢子群,鳃小片末端红肿,有血窦,压破后有大量单体微孢子虫出现。腹腔内大量积水,且有溶血现象。

4、预防措施

彻底清整消毒,冬季捕完鱼后,清除水底过多的淤泥,并进行曝晒。雨季来临前的3~4月份,趁水库水位较低、水体较小,可用生灰石25~40g/立方米进行全池泼洒。

对发生过该病的水库,7天后最好再用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强力消毒剂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用量均为0.3~0.4g/立方米。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水或15~2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

鱼病流行季节,定期用20~30g/立方米生石灰、二溴海因或三氯异氰尿酸0.3~0.4g/立方米进行全池泼洒。

由于暴发性出血病常与寄生虫病一起发生,因而在每年4月底以前,还需翔盛攻击30-50克/亩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中华蚤、锚头蚤等体表寄生虫,如有车轮虫或指环虫,用车轮净25-30ml/亩或用指环灭50-ml/亩全池泼洒一次。

5、治疗方法

用翔盛堂菌清血停50-60ml/亩进行全池泼洒,间隔一天后再用硫酸铜0.4~0.5g/立方米加食盐g/亩全池泼洒,连续两天,隔天再用翔盛堂菌清血停全池泼洒,以加强疗效。

每亩用漂白粉1.5g/立方米、食盐1.5g/立方米、尿素0.75g/立方米、敌百虫0.6g/立方米四合剂混合溶化后全池泼洒,3天内2次。

每亩用二溴海因0.25~0.30g/立方米连续泼洒2天,病情较重时可间隔2天后,再用0.3g/立方米超碘季胺盐泼洒1次。

6、注意事项

用药时如小型水库或湖泊水体的体积应计算准确。误差要求在10%以内。

用药方法要科学。外用消毒药的用量可根据水质肥瘦、水温高低来调节,但不得超出常规用量的20%;施用时一定要泼洒均匀,并在深水区多用药,既要保证用药效果又要防止因用药不当而产生药害,避免死鱼事故的发生。泼洒硫酸铜后,还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防止缺氧。不管是哪种鱼类败血症爆发,在发病过程中,千万不要使用生石灰,否则,会加速鱼类死亡。

赞赏

长按







































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hrw.net/xgyy/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