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过胖一圈!”春节里少不了和亲戚朋友聚餐,而川菜大多又麻又辣,而且油重,相对油腻。春节聚餐吃得太油腻,除了长胖之外,其他疾病也可能“不请自来”
“医院,还差点丢了‘胆’,今年春节吃得‘贵’啊!”本来春节聚餐是高兴事,但家住市区川航小区的李阿姨却因吃得太油腻,诱发医院。
经医生检查发现,李阿姨本来就有胆结石,如果不及时取出结石,还有可能进一步造成胆囊萎缩。
油腻食物吃得欢——胆囊结石“掀波澜”
春节期间,李阿姨奔波于各个聚餐活动,每次吃完油腻的食物后,腹部都会有些胀痛不适的感觉,偶尔背部还会疼痛。
2月23日,在和家人一起吃完大餐当晚,李阿姨感觉背部疼痛异常,随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家人见状,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后,李阿姨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引发的急性胆囊炎,需要赶紧取出结石,否则极易造成胆囊萎缩,最后只能切除胆囊。
李阿姨和家人听说病情后十分惊讶,“我平时没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怎么就严重到会造成胆囊萎缩了呢?”
对此,医院外科主任、胆囊结石专家熊刚告诉记者,胆囊结石又被叫做无症状胆囊结石,是指体格检查时意外发现胆囊内存有结石而无明显的胆道疾病症状。有时虽经医务人员反复启发、询问,患者仍无自觉症状,所以又被称作“安静的胆囊结石”。
但当患胆囊结石的病人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者休息不好时,会表现出一些症状,例如上腹或者右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等,但这些症状往往被病人误认为“胃病”。
目前,李阿姨已经在医院接受了保胆取石手术。令一家人欣慰的是,手术很顺利。
胆囊结石需防范——合理膳食常相伴
那么,胆囊结石是不是就真的没有症状呢?难道只能像李阿姨一样,发作之后才知道吗?
答案是“未必”!
熊刚介绍,患上胆囊结石时身体会出现以下症状: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胆绞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是右上腹部出现阵发性的痉挛而引起的疼痛,此疼痛可逐渐加剧,并向右肩和背部放射;出现黄疸,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呈黄色;有忽然发热、寒战等现象。
熊刚提醒市民,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是胆结石形成的第一大因素,因此胆结石患者应减少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控制胆固醇摄入(建议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少于毫克);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裙带菜、洋葱、南瓜、地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
节食减肥也是胆结石的“好帮手”。一些人为了减肥不吃早饭,其他正餐也不按时吃,导致肠胃、肝胆功能紊乱,胆汁浓缩,为胆固醇沉积创下了良好条件,进而产生胆囊结石。所以建议按时吃饭,尤其要吃早饭。
对于节日期间的饮食,熊刚建议,切忌油腻,要注重荤素搭配,合理膳食才能预防胆囊结石。
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白癜风容易治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