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多位信众反应,医院判断有癌变倾向,摘除胆囊以后,出现了不能吃肥肉、容易消化不良,爱发脾气,继而出现反酸,贫血,结肠等一系列的问题。
胆囊炎是胆系疾患中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感,持续性钝痛或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常于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加剧,伴胃灼热、嗳气泛酸、腹胀等肠胃道症状。与胆石症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胆囊炎的发生主要是胆腑的阻滞、胆汁的郁结滞留所致。
急性胆囊炎往往因湿热之邪骤然阻滞胆腑导致胆汁郁结不能排出而发病。
慢性胆囊炎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汁的长期不能顺利通降而发病,湿热蕴结之象并不十分突出。
胆囊炎在属中医“胁痛”、“腹痛”范畴。
胁痛病因有很多因素,如情志不遂、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这些因素或致肝气郁结,肝气失于条达;或致湿热内蕴,肝失疏泄;或致肝阴不足,络脉失养等,最终导致胁痛的发生。
对于慢性胆囊炎而言,多是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发为胁痛。
中医外治法拔罐可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
拔罐选穴:
背部穴位: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肾俞穴
经外奇穴:胆囊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等。
操作方法:
一、拔罐:俯卧,将大小适中的罐吸拔在胆囊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二、滑罐:
1.在背部脊柱两侧涂上润滑油。
2.在背部脊椎两侧的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下肢胆经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
3.在背部和下肢压痛点先闪罐7—10次,再留罐15分钟。每日一次,痛止即止。
三、可配合足三里、阳陵泉穴位艾灸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
胆囊炎的中药治疗:
一、疏肝利胆,化湿清热为主。方剂常选大柴胡汤、利胆排石汤、清利通下方等。药物则以柴胡、大黄、金钱草、茵陈之类。
二、宣通痹阻为主。方剂选枳实瓜蒌薤白汤等,加入郁金、鸡内金、金钱草、留行子之类理气解郁药及清热利胆之品。
灵济堂中药治疗:
一、适应症:急慢性胆囊炎。
二、疗程功效:三剂为一个疗程,一剂止痛;一到三个疗程痊愈。
三、服用方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胆囊炎饮食注意:
1、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饮水。易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
2、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
温馨提醒:切忌轻易摘除胆囊,胆囊切除的副作用常见有(源自陆为民医生):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胆囊除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等功能外,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内外胆管沿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浓缩后的胆汁要比肝脏分泌胆汁浓缩30倍,留作进食高脂肪餐时,排入肠道参加消化。如果胆囊已经切除,就失去了这部分高浓度胆汁,在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腹泻。
2、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向胃返流,胃液向食管的返流:
近年来这种报导明显增多,同时亦有相关的实验对照研究证实。其原因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储备功能的丧失,导致胆汁由间歇性和进食有关的排泄变成了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此时返流入胃的机会增多,导致了胆汁返流性胃炎或食道炎,给病人带来了很多痛苦。
3、胆囊切除术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在患结肠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有学者指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行胆囊切除病例增加45倍。胆囊切除后胆汁的质和量的改变才是大肠癌变的主要原因。肝脏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进入肠道后与细菌接触,而成为次级胆酸量的增加;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功能丧失,初级胆酸24h持续不断地流入肠道与细菌接触,从而产生大量次级胆酸;结肠内的次级胆酸的浓度,故胆囊切除术后癌种好发于右半结肠。
因此,关于胆囊切除术后促进结肠癌发生的机制普遍认为:胆囊切除术后更多的胆汁循环影响了细菌的降解,由此产生胆盐池中的次级胆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故易发生结肠癌变。
4、胆囊切除术后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问题:
在胆囊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由于Calot三角的重要性,加之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合并症总有一定的概率(胆管损伤:0.18%~2.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胆管损伤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胆囊切除引起。黄晓强统计例CBD损伤病例中,例为胆囊切除引起,占狭窄病例的75%。
以美国为例,每年要做胆囊切除约50万例;如此算来每年将有成千上万例胆管损伤发生;我国人口众多,胆囊结石病例应在美国之上;而胆管损伤的并发症是胆道外科的非常疑难的课题。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以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诊断,而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后综合征”,而这一征候的治疗临床上甚感困难。
6、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导致了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并发生旋涡或涡流,后者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
胆囊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故不应轻易废除!如需帮助可以咨询灵济堂。
推荐阅读:
五运六气是否真是迷信呢?真是医案解析
传世医宗秘笈“祝由十三科”
大乘秘法祝由十三科小儿科·了通龙泽圣水
医术传承
乙流感冒根本原因就是“邪气”侵犯
花生芽作用竟然如此强大
联系
中心14#
原创声明:本文为灵济堂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弘扬,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灵济堂”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