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淋雨扶贫路
“快进来,快进来,喝点酥油茶。”新联村色从村民小组的拉宗热情地把入户的松晓虎请进了家门,初到新联的松晓虎感受到了东旺村民的淳朴、善良和真诚,无论走到哪一家,都会受到百姓的热情欢迎。但是拉宗家的情况,也让松晓虎至今难忘。从解放初期到现在,色从村民小组一直是东旺乡最贫困的小组之一,从村委会经过悬崖峭壁、人马驿道到色从村民小组,需要走半天的路程,拉宗家住在石头垒砌的民房中,这里有着“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手机信号。坐在拉宗家中,松晓虎看到拉宗家没有几样像样的家具,除了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和火塘的火照起的一点亮光,四处黑漆漆的。在和拉宗聊天的过程中,松晓虎了解到因为拉宗的丈夫忍受不了生活的艰辛,离开了村子,家里只有拉宗和女儿,靠着种点青稞和玉米维持生计。眼前的一切让松晓虎湿了眼眶,若非走到拉宗家,他无法切实感受到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之不易。“一定要尽我所能,用实际行动,让这里的老百姓早一点过上好日子。”松晓虎当即下了决心。为尽快了解村情、民情、贫情,松晓虎坚持深入走访。东旺山高谷深,各村民小组之间距离又远,为了提高走访效率,松晓虎选择在每天晚上7、8点,村里人务农回家后的时间进行走访,披星戴月中和队友们一起调查摸底、填写报表,村委会、农户家、田地间都留下了他们疲惫又坚定的身影。80多岁的中用奶奶和50多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因为山路太过险峻,丈夫和儿子出车祸去世了。这让松晓虎触动很大,“在东旺,基础设施不全导致的灾祸是主要致贫原因,无论如何要改善基础设施。”松晓虎默默记下了;村里人说自己无异于“瞎子、聋子、哑巴”,因为不通电,晚上和家里就跟瞎子没区别,因为不通网,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要改变老百姓,一定要先改变这里的现状”松晓虎也记下了;走访过程中,很多人因为缺乏劳动力就让孩子辍学了。“要让这里的孩子都读书。”松晓虎继续写在了本子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完成了户的走访,详细记录下新联村的农户居住情况、外出人员情况、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危房户等情况,新联村群众所盼、群众所需则都深深地印在松小虎的心里。“让无变有、让有变精、让精变强”
“村里要发展产业,我们村想要种洋芋。”火茸村村民的愿望引起了松晓虎的注意。东旺乡火茸村的红心洋芋品种优质,味道好,在东旺和周边地区特别出名,并且价格较好,最高可以卖到3.5元/斤。但是火茸的洋芋已经这么有名了,为什么老百姓还说要种洋芋呢?为了搞明白大家伙的想法,松晓虎同村长、书记以及一些村民了解火茸洋芋的情况。他发现,一直以来,火茸洋芋个头大,品质好,味道更是美味。但是近几年来,火茸洋芋个头越来越小,还产生了很多虫眼,品质下降,村民们自己尝试改变种植方式等方法,但是,洋芋还是老样子,这让村民们犯了难。为了弄清楚火茸洋芋的问题,松晓虎积极同云南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生物发展研究中心取得联系,通过试验发现,由于洋芋品种已经种植了30年,洋芋自带毒素导致品质降低。想要恢复洋芋的品质,需要用3年时间对洋芋进行脱毒改良培育。松晓虎立即委托迪庆州科学研究所进行火茸洋芋的脱毒改良。年12月19日,袋脱毒改良洋芋种属送到了农户家里,农户激动竖起拇指,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作人员,当时交了一小袋,现在带回来一大车。”为了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松晓虎提出了“让无变有、让有变精、让精变强”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干热寒河谷生态农业”分类设计产业项目。年同村“两委”一起在全村推广羊肚菌、藜麦种植;邀请羊肚菌种植大户参加村民大会、安排村民代表前往昆明市的企业考察学习羊肚菌种植及销售方式,通过松晓虎和同事们的努力,全村当年种植羊肚菌亩,产生经济效益多万元,带动全村89户人增收。年,全村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3户种植羊肚菌33.5亩,户均收益元以上。受益村民由此增强了自我发展的动力,松晓虎便借机推广核桃、花椒、青刺果和油橄榄为主的长期产业,和以藜麦和羊肚菌为主的短期产业,将东旺藏鸡为辅助产业。松晓虎的产业发展思路在东旺乡一点点变成现实。用真心做平凡事
3年半的新联村定点扶贫,村里的每一处变化都有松晓虎的足迹。色从村拉宗家是松晓虎的挂包户,家里没有劳动力,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时,松晓虎发动村干部、拉上拉宗的亲戚,在村里找了会盖房的村民,共同帮助拉宗家盖房,自己每3天驱车1个多小时赶去帮忙。年,拉宗家的新房盖好了,没钱装修和购置家具。松晓虎又争取资金,给拉宗家打上水泥地皮,做了隔断,盖起了粮食库,又动员挂包干部凑钱配上了家具、家电。拉宗的女儿时常给松晓虎打“叔叔,我的房子已经完全弄完了,住着特别好”“叔叔,有空要回来家里玩”“叔叔,要保重身体,给你寄了一点核桃”,这一句句牵挂的话,是对松晓虎最好的肯定。 年5月11日,拉姆央宗家发生火灾,所有财产毁于一旦。松晓虎听到消息后,迅速前往拉姆央宗家。松晓虎看到他们家房子已经烧得只剩下房框,一家老小无家可归。看到松晓虎到来,拉姆央宗泪流满面哭:“怎么办呀,家里什么都没有了,这可怎么办呀,辛苦了大半辈子,全没了。”松晓虎拉着拉姆央宗的手:“别哭,有政府在,有我们在,肯定会再给你一个家。”之后,松晓虎向州、市民政等部门争取了恢复重建扶持资金15万余元,又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捐资捐物15万余元,在各方努力下,拉姆央宗家建起了新房。扶贫先扶智,必须让村里的孩子都上学。松晓虎平时经常与村组干部和群众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只有让孩子们读书,以后才能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过上更好的日子。村里中永主玛是单亲妈妈,因为家中贫困,不愿让小女儿继续读书。松晓虎和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上门开展劝学工作,松晓虎提出资助中永主玛小女儿读书直到其大学毕业,为中永主玛家庭减轻负担,也给她一个改变未来的机会,小女儿终于回到了校园。年,色从等村民小组实现了盼望已久的通路、通电、通手机信号,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户从一开始的38户人,到脱贫摘帽时的1户6人,贫困发生率从10%降至0.46%;年4月,新联村也以高质量通过脱贫攻坚验收组验收。 “我在新联10多年,他是我见过最有责任担当的人,村里最边远、最贫困的贫困户,他主动挂包帮扶,把他们当家人,盖房子、装修、买家具都是他亲力亲为的。”新联村总支副书记牛念提起松晓虎满是赞扬和肯定:“他可是是个实在人,帮老百姓办事从来不打折扣,只要听说松晓虎要来,村里人都特别高兴,是真心实意地欢迎他呢。”在新联村,只要一提起工作队员松晓虎,村干部和村民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亲切地称他是“民思农布”(意思是人民群众的“宝贝”)。舍小家为大家
年12月29日,东旺大雪。几天前,松晓虎给村里的4户精准扶贫户争取到了住房安全的加固重建项目金。因为快过年了,松晓虎想要尽快让村民拿到这笔钱,他独自驱车前往色从。不料车到半路抛锚,松晓虎下车,一不注意滑倒了,顺势滚了几圈,左脚膝盖摔伤了。当时四周无人,手机也没有信号,松晓虎忍痛修车,一直坚持着进入村里接上其中两个户主到乡里办理拨款手续和划账,又把他们送回家中。等事情都了结了,他才感觉到膝盖的疼痛难以缓解。年1月2日,松晓虎回到香格里拉市,给膝盖照了片子,但是因为马上就要迎接脱贫攻坚检查了,松晓虎放不下村里的事,三天治疗后就买了一些药品立马回村,他想着,只要迎检工作结束,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再慢慢治疗。之后,松晓虎响应州委州政府转战维西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离开东旺来到了维西县中路乡,膝盖的伤也就一拖再拖。
白天,松晓虎常奔走于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晚上又经常通宵忙于录入扶贫系统,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饮食不规律,一系列慢性病找上了他:胃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胆囊息肉和胆囊炎。在夜以继日的扶贫路上,除了他的笔记本外,最显眼的就是他随身携带的药箱。当胃腹疼痛、腹胀,难受到坚持不住了就吃上两颗止痛药。这些慢性病需要“养”,对于饮食和休息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松晓虎顾不上这些,只能把药“当饭吃”,每天饭后打开药箱吃上一把药,也顾不上旁人的规劝,总说:“没事,再坚持坚持,等到都脱贫了,我再慢慢调养。”
年除夕之夜,松晓虎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儿子走过来给他倒了一杯水,“爸爸你喝水。”松晓虎瞬间泪目,他去扶贫的时候儿子1岁,还不怎么会说话,走路也摇摇晃晃的。“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长大的。”因为脱贫工作,松晓虎一年下来难回几次家,也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年,家里父母年纪大了,他错过了父母的老去,也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松晓虎唯有对家人解释:“脱贫攻坚是国家的大事,能够让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是一件大好事,能为群众干点实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我为傲的。”
扶贫路上不停歇
年4月,迪庆州委、州政府将州人社局挂包点调整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路乡施根登村。维西县定于年年底脱贫,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施根登村如期脱贫,迪庆州人社局党组研究后,认为只有让有着丰富经验和责任心的松晓虎派驻,才能保证脱贫任务的圆满完成。那时候松晓虎的小女儿刚出生不久,告别爱人、老人和一对儿女,松晓虎继续踏上了维西县中路乡施根登村的扶贫之路。“时间紧,那就更要抓紧时间”,肩负使命的松晓虎在办公室墙上贴上这样一句话。4月22日到村后,松晓虎立马开展多次入户排查工作,完成了第二次、第三次百日攻坚遍访工作,同时详细记录下卡户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在入户完成后将问题上会讨论,逐一解决。完成了入户调查表电子版录入工作,并对收入进行核算,整理出收入情况表,与施根登村“两委”商议后确定保留户及政策兜底户。积极投身施根登村“四美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中,为村“两委”献计献策,并督促问题整改。在了解村里人产业发展缺乏技术后,松晓虎同局里商议,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班,7月24日的首班参训人数达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数达人,覆盖全村12个村民小组。“他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了,我们说缺技术,就给我们请来了老师,真的要用心了。”培训班上学员们对松晓虎充满了感激。同时,松晓虎继续坚持“扶贫扶智”——他积极对接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在召开村民大会过程中,宣传“两后生”(即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考取大、中专院校,又不愿再复读的学生)就读职业能力学校的各项政策,通过宣传,共有4人报名,经村“两委”审核后,3名学生通过,松晓虎把他们送到学校就读,为村中有能力且有意愿继续学习的“两后生”提供一次再学习的机会,3名学生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会通过自己努力,学好本领。通过入户,松晓虎发现年施根登村共出现7名辍学生,这让他很在意,多次走访入户和到学校走访,了解调查辍学原因,并和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召开会议讨论劝学方案,针对性开展劝学工作,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耐心劝导下,7名辍学生均已返校。转眼间,松晓虎在维西的驻村工作已开展了1年,年施根登村脱贫22户79人。截至目前,全村共有未脱贫户8户24人,其中:保留户7户23人,新识别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1.55%(按年末人口计算),全体村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级达到退出贫困村的七条标准。村民说起驻村工作队谈起松晓虎,都无一不竖起大拇指,说“阿克吉”(“棒”的意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