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的一种,主要症状是突发性腰、腹部的剧烈绞痛,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发病急,症状重[1],肾及输尿管结石为常见病因。临床上常因患者的剧烈疼痛而要求在短时间内采取必要及有效的措施进行镇痛处理。西医治疗手段有镇痛、解痉、抗炎及手术治疗,但存在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多或成瘾性等缺点。本课题中应用正清风痛宁采用电致孔透皮给药肾俞、邱氏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课题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其中所有病例均选取年9月~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肾绞痛患者75例,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实验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25例。所有纳入患者中包含男42例,女33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52.3±25.5)岁;平均病程为(3.6±1.2)个月;平均绞痛时间为(45.3±16.7)min。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须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肾绞痛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药物治疗对照组A:氟比洛芬组;对照组B:生理盐水电致孔给药组;实验组:正清风痛宁电致孔给药组。对照组A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ml∶50mg/支,国药准字H)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支;对照组B及实验组均运用电致孔透皮给药技术给药于肾俞和邱氏穴进行局部给药治疗。对照组B透皮治疗给药生理盐水(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l∶90mg/支,国药准字H)1支,实验组透皮治疗给药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ml∶50mg/支,国药准字Z)每次2支,每日1次,每次30min。
1.3.2电致孔透皮给药技术实验中采用原道电致孔电子脉冲治疗仪,电致孔技术参数:适用电源V、50Hz,输入功率<90VA,药疗电极面积≤12cm2,脉冲电流<mA,热疗温度<65℃。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疼痛程度用数字0~10代表(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中间数字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令患者根据自我感觉选择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计算各患者的此项积分。②记录患者接受15、30、60min后的疼痛改善分度以作为每次疼痛缓解及持续时间的积分。③拍摄腹部平片、泌尿系B超,记录结石位置及肾积水情况,抽血化验记录肾功能指标。结石位置可分为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跨动脉处、输尿管末段。轻度肾积水:肾脏形态大小多无明显异常,肾实质厚度及回声正常,肾集合系统分离2~3cm;中度肾积水:肾体积轻度增大,形态饱满,实质轻度变薄,肾柱显示不清晰,肾盂肾盏均较明显扩张,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重度肾积水:肾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实质显著变薄或不能显示,整个肾区均为液性暗区,其间有受压呈线状分隔肾柱的回声,呈放射状排列,各暗区相连通。抽血化验肾功能中肌酐在53~μmol/L,为Ⅰ度;肌酐>μmol/L为Ⅱ度;肌酐>μmol/L为Ⅲ度。以上各项检查中满足1项异常为1分,各项检查的异常程度均分为3度,根据分度累计积分,计算所得为此项评价积分。3d后复查腹部平片、泌尿系B超及肾功能,期间根据上述评分及检查动态评价肾绞痛治疗效果、肾功能、肾积水程度及结石移动情况,并计算各项积分。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三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三组治疗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维持时间积分,腹部平片、泌尿系B超及肾功能的评价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主要观察指标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的主要观察指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B(P<0.05)(表1)。
2.2三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B(P<0.05)(表2)。
3讨论在传统中医治疗中,针灸治疗肾绞痛的效果显著,具有安全、经济、总有效率高的优势。获得肯定的有效的穴位包括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及京门等,其他一些有效的是委中、太溪、气海、志室、环跳穴等[,且针灸方法多种多样,如电针、透灸、交替火罐法、穴位热敏灸技术联合黄体酮注射等,疗效满意。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包括腰痛、肾脏病、高血压、耳鸣、遗尿、白带、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等。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肾绞痛、性功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等,研究发现作用于该穴位可增加肾脏的血流量,达到改善肾功能的作用。邱云桥教授在临床中发现骶棘肌外侧面上,肋腰角下一横指与后内侧一横指交界处有1个穴位,此穴非经穴,但位置固定又并非阿是穴,故暂时命名为“邱氏穴”,临床上用于治疗肾绞痛效果的显著,不需要配合药物镇痛,按压1min,疼痛即可明显缓解,并对促进肾与输尿管结石的排出有一定的作用。电致孔法是采用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在细胞膜等脂质双分子层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的过程。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对电致孔的条件下透皮给药进行了大量钻研。岳奇峰等在不同电学参数下,基于电致孔的条件下,发现对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提出青藤碱的累积透过量与电参数紧密关联,以及电致孔透皮给药的最佳电学参数,证实了电致孔透皮给药技术可使药物直达病灶部位,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与常规的中低频治疗仪相比,电致孔的药物渗透技术导入精确,可保证药物定量、恒量导入,提高局部的血药浓度,作用时间延长,并且药物不经过肝、肾代谢,有效地避免了口服或注射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又通过经络原理起到全身治疗作用。
李连等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认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透皮疗法通过抑制TGF-P1的生产,从而降低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并延缓慢性肾炎患者的病情发展。本课题选用的原道电致孔电子脉冲治疗仪具有模拟针灸、远红外热疗、磁场效应、药物导入的功能,可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活络止痛,对照组B应用生理盐水作为正清风痛宁的对照,即是为了更明显地突出同等条件下实验组的疗效更显著,且应用原道电致孔电子脉冲治疗仪也具有明显的疗效。本次临床试验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电致孔透皮给药肾俞及邱氏穴治疗肾绞痛,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络止痛,两者相辅相成,既能直达病灶以确保药物的吸收,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积极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指标,有效缓解肾积水及泌尿系结石病情,使其更快地恢复健康。目前正清风痛宁电致孔给药主要用于关节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应用于肾绞痛的研究非常少,在此研究方面仍属空白,故若在此项研究上取得突破,将会扩大传统中医药制剂在风湿痹症治疗上的应用空间,为中医药的临床给药方法及肾绞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源:李波,胡燕,正清风痛宁电致孔给药肾俞、邱氏穴在肾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当代医药年第4期
往期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