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全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因此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在中国有近6%的发病率,也就是说6个人中就有一个胆囊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是体检或者因病做其他检查时无意发现的。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指的是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息肉型胆囊腺癌,其他少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增生等。胆囊息肉其实是一种影像描述,泛指胆囊内生长出来的息肉样的病变。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但B超判断息肉性质有时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可以行增强CT、超声内镜及胆囊造影等作为补充检查。
胆囊息肉会癌变吗?最常见的假性息肉类型是胆固醇息肉,占所有胆囊息肉的65%以上。胆固醇息肉,如结石,是长期消耗海水并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晶体,最终变得不溶。只有石头是“自由”的结晶,而胆固醇息肉是被囚禁在胆囊壁上的晶体。其次,炎性息肉是由胆囊粘膜炎症刺激的息肉。两种类型的息肉都是良性的,通常不会改变。胆囊的真正息肉通常由胆囊粘膜上形成的腺瘤引起,并且具有一定的进化速率以形成胆囊腺癌。其中,子宫腺肌病和腺瘤性增生有3%~6%的癌变机会,而胆囊腺瘤是良性肿瘤,但癌症发生率约为30%。单个息肉恶变的风险高于息肉,小和息肉并不担心。无论是单个还是多个,如果B超检查报告胆囊息肉小于.0cm,恶变的几率非常低,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然而,当胆囊息肉直径大于.0cm时,癌症的发生率显着增加,而当它大于2.0cm时,可以直接认为是恶性肿瘤。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胆囊息肉几乎无症状。良性息肉可以存在很长时间,不影响生活,不需要手术干预,也没有消除胆囊息肉的药物。对于那些没有任何高危因素且息肉小,直径小于9mm的人,可以做常规B超检查,一般建议在6个月内做B超检查。发现以下胆囊息肉在手术后尽可能多地治疗。
.单个息肉的直径≥cm。由于25%的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应尽可能采取手术。
2.胆囊颈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胆囊管开口,因为它可能影响胆汁排泄,尽可能多的手术治疗。
3.息肉直径cm,但伴有胆结石,胆囊炎和反复疼痛发作。
4.息肉的直径范围为6mm至9mm,但建议对以下任何恶性转化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手术治疗:age-gt;50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单个或椎弓根息肉快速增加(生长速度3mm/月);焦点胆囊壁增厚,厚度4毫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