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之时,她给表哥表姐发了条消息:“我可能出不去了,以后我爸我妈托你们照顾了。”
全文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新京报记者李雨凝肖薇薇李桂杜寒三王翀鹏程实习生郭莉莉张瀚文编辑陈晓舒校对李立军
01:48这并非一场没有预兆的暴雨。
在大雨降临前,河南省气象局发布天气预报称7月17日至19日可能出现强降雨,最大降水量可能达毫米;7月19日,郑州气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称这是“多年不遇的强降雨”;河南省境内多地发布防汛告知书,要求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即便如此,暴雨还是超出了所有人想象。7月20日19:41,中央气象台微博发布消息称,河南郑州此次极端强降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为.9毫米,已经超过“特大暴雨”河南林庄的1小时降雨量。有网友计算称,威力相当于9个西湖在1小时内倾泻而下。
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市内交通中断,多处小区停水停电。7月20日晚18时,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乘客们困在车厢里,泡在洪水中。视频传遍了互联网。
受困乘客李萍安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这段可怕的经历:车厢内开始断电,空调也不再运作。水已经没过她的腰部;车厢外,隧道里的水已经能够越过人头。
“缺氧的时候,我们只能自救了”,李萍安说,有乘客从座位底下找到灭火器,砸开车窗的较高处,好让空气灌进来。她也开始扯着嗓子向身后的乘客喊:“灭火器,砸车窗,灭火器,砸车窗”,车厢内不断有人把这条救命信息,继续往后边的车厢传。
而在五号线的福塔东地铁口,乘客们被困于站台上,像洪水中的孤岛一般。站内停电、信号微弱,受困者何安不停拨打救援电话,发送求助信息。
接近凌晨一点时,他们才被转移送往高处。
▲7月20日下午6点多,乘客从地铁站撤离。受访者供图
有人逃出这场暴雨,还有人暂时失去了联系。郑州市委宣传部在今晨3:50发布消息称,郑州地铁共疏散群众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伤者均已送医。
雨依旧没有停止,水还没完全退去。7月21日下午,黄河路上的沙口路地铁站门口,京广快速路隧道的水位仍然很高,即使在黄河路上,地面的积水也足以淹没小半个电瓶车轮胎。沙口路地铁几个站口闸门紧闭,市民们三三两两坐在台阶上,闲谈中总要提起昨日的暴雨。
━━━━━
15:20:被忽视的危险
普通的多雨——至少在7月20日下午6点之前,24岁的王洁是这么认为的。
这场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五天。郑州人王洁在夏季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阵雨,下得又快又急。19日晚上7点下班时,她还在和同事商量,晚上一起吃个火锅。但这场饭局最终也没能约起来:19日的雨从午后下起,到了傍晚已经变成瓢泼大雨。郑州气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但没有任何单位通知停课停工。
20日早上5点,王洁被暴雨吵醒。这一天是她的休息日,正值公司搬家,她想趁休息日收拾下行当,她对暴雨的危险毫无所知。
王洁家位于郑州管城区商都路上,离公司只有2公里的距离,从5医院站上地铁,三站后便可到达公司所在的郑州东站。天气正常时,这是她的首选出行方式:从东站地铁H口出来,再走上米,便到达了她任职的教育机构。这条上班路,王洁已经走了两年。
20日上午雨太大,王洁选择打车前往公司。中午,她还能走出公司买饭,“雨稀稀拉拉”,但风很大,“伞都被吹得乱飘”。路面已经开始积水,王洁走出写字楼,积水没到了脚踝,只能“蹚水前进”。
事后,王洁隐约想起自己在当天这一时段收到了来自防汛办的暴雨预警。“但以前从未经历过,也没当回事儿。”她说。
午后2点多,王洁收拾好东西,准备打车回家。但约车软件却异常繁忙,十几分钟后仍无人应答。王洁只能选择乘坐地铁。
通往地铁站只有米路,她走了20分钟。积水已经没过小腿肚,雨水从临街餐厅的排水口返流出来,飘散出一股发酵的味道。风大雨急,伞几乎被掀过去。路上的行人也都举步维艰,绿灯变红,暴雨中的行人们依旧无法通过路口,停滞在马路的中间。
下午3点20分,当她抵达郑州东站地铁站时,地铁内并没有积水,进站口设置了较高的台阶,只有站口是湿漉漉的。“下去乘地铁的路上风平浪静,一点事都没有,只有无障碍通道关闭了。”王洁说。从地面到负一层的楼梯上,她只看到了一些放着接天花板滴水的拖把桶。“所有工作人员都像平常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正常工作,地铁里也没有看到安全提示。”
这并不是下班高峰期,她所在的那一节车厢,只有零星的四五个人。下午3点42分,王洁抵医院站。
但在她到家2小时后,郑州地铁官方微博宣布郑州东站站停运。她看到,在公司上班的其他同事们纷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