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2D和3D腹腔镜及机器人2D腹腔镜手术目前更符合我国国情
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年第8期
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已25年,从星星之火发展至今日,目前已成燎原之势。在胃肠手术方面,我国一直保持与国际同步。但是,腹腔镜在胃肠外科领域,从标清、高清到全高清,从2D到3D,从传统腹腔镜到机器人,哪种更适合我国的微创外科发展趋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2D高清腹腔镜更符合目前国情,而3D腹腔镜则是发展之必然趋势,前景看好。以2D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应用于胃肠外科。年,美国Jacobs等[1]完成了首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年,日本Kitano等[2]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国内紧随其后,医院于年开展了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3];年,医院进行了首例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4]。时至今日,随着图像系统、能量平台和手术器械的不断进步,2D腹腔镜已进入精准手术时代,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2D图像虽然从P到2K,即将实现4K,但其最大弱点仍在于二维平面视野,缺乏手术立体感和空间感,视觉信息相对匮乏。由扶镜手控制的二维图像视野,降低了术者的手眼协调性。因此,在腔镜胃肠手术中,扶镜手尤显重要,必须与术者紧密配合,方能完成一台高质量手术。由于图像和操作器械不在同一平面,初学者需经历从开腹手术的三维立体视野向2D腹腔镜的二维平面视野转换,故腹腔镜胃肠手术的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为30~50例[5]。此外,平面视觉使得开腹手术常用的缝合打结较为费时,长直的腹腔镜器械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科医生手的灵活性,增加了在人体狭窄而深在部位的手术难度。虽然2D腹腔镜存在不足,但这些弱点,可以通过术者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手术团队的不断磨合而有效弥补。当今的2D腹腔镜已进入高清时代,分辨率更高、光亮度更强、成像更清晰、动态图像更稳定、色彩还原更真实,尤其是术者视觉的舒适度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是机器人和3D腹腔镜难以企及的。作为腹腔镜发展的前沿技术,手术机器人系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