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已至,气温骤减,多数人都选择围在家里的炉子旁闲诉家常,然而我们的糖友却因体弱易感前来就医,内分泌科二病区迎来了最忙碌的时期,在忙碌的同时我们依然不失本心,心系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微笑式服务,为患者打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团结一心筑“爱巢“首先,允许我骄傲的介绍下我的大家庭,内分泌科二病区,还有我的两位大咖级领导:王涛主任和付慧清护士长。
我一度认为王主任就是从教科书里走出来自带光环的超人,但他又有血有肉真实的在我们身边,那种光芒既温和又沁人心脾,让人如沐春风。王主任在学术上的成就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单单从他摆满学术资料的办公室便可窥得一二了,还有每周如期而至的午餐会,主任总是及时的将新资讯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不仅如此,王主任还身兼数职,是大家口中的十项全能,私下里我们会称呼他“拼命三郎”。平时我们看到的主任都是一路小跑,跑着来开晨会,跑着去门诊,跑着去会诊,跑着去讲课,能让主任放慢脚步的一定是患者,主任会留出时间耐心、认真的和每位患者沟通,详细的列出调整方案。如果是门诊日,主任晚上下了门诊饿着肚子也会来病房查房,还会暖心的问我们夜班人员有没有吃饭,殊不知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
护士长也是心系患者,从小到大,事无巨细的从患者感受出发,全面布置病房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护士长严格要求我们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制定健康宣教方案,有效系统的为患者提供疾病及健康生活指导,指导我们有效及时的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生活所需,培养我们爱心与责任心,以身作则做到细致入微,如:进病房前轻敲门、使用尊称、微笑式耐心询问,耳濡目染下我们都在改变我们“家庭环境”。
作为一名医者,王涛主任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收获了众多的称赞,然而鲜花和掌声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了解,前段时间主任的爸爸生病住院,由于主任心系患者无法分身照顾,我们护理姐妹主动请缨承担了照顾爷爷的任务。在主任和护士长言传身教下我们感悟到了大爱,因此我们的工作不再是单调的看病和护理,我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家人,我们在为患者筑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聚焦“糖宝”助力成长每个小宝宝都是在父母殷切的期盼下呱呱坠地,我们期盼每位宝宝健康茁壮成长,愿糖宝妈妈们不再担忧,我们陪您一同呵护小天使的成长,为他保驾护航,为此我们成功举办了1型糖尿病联谊会,为患儿提供免费的学具和诊治,期间穿插互动小节目,让小糖宝快乐记忆、健康成长。
经验不足,老师循循善诱作为科室的新成员,我想分享一个小案例。大抵每一个慢性病科室都会有自己的“长期客户”,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降落”,这次正好不偏不倚的“砸中”我的长期管床,也就是我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与之“朝夕相处”。我顿时“如临大敌”,不说她的病情之复杂,血管之难找,单单就她的唱反调就让我束手无策,我发现只要我向她表述她应该怎样,她就会反其道而行,我们的沟通一度陷入困境,王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困扰,并教导我沟通需要技巧,不能教科书式的说教,要加强了解,找到患者抵触情绪的根源。之后我去和奶奶进行了一次长谈,了解到她之所以不愿意翻身是因为她的床靠窗,且透风,频繁翻身她担心会感冒,了解到原因,我及时为奶奶调了床,打电话维修窗户,之后奶奶就不再抵触翻身了,皮肤情况也较前几天好转,后来她对我的态度就有所改观,这件事之后,我体会到了沟通的魅力。一定不要刻板的去交待患者“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首先要学会掌握患者的需求,解决困扰患者的首要问题,然后为患者解决问题,这样患者才会觉得被照顾、被关怀、被重视,才能够得到对方充分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和谐、温馨的科室氛围。
时间不会亏待每位努力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大集体,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为一个目标奋斗,终会有所收获,就在昨天我去为一位阿姨扎针,她笑着对我说到:“咱们科室的医生护士都特别亲切,让我不再害怕住院”。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对我们的认可与肯定,我们定会牢记初心,砥砺前行。
家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家是一种文化;
有人说,家是一种传承;
有人说,家是放松的地方;
我觉得家是心灵与肉体的港湾,
能停泊万吨巨轮也能栖息独木小舟。
所以我们希望您在不知所措时想到我们,
也要在迷茫困惑时联系我们,
或者喜悦狂欢时共享给我们,
我们一直都在您的身边。
作者:高倩倩
编辑:段桂洪
本期编辑:弥庆宇
责任编辑:闫大海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