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器官,胃比较脆弱,容易出问题,一出问题,就会腹痛。正因为此,腹痛后,大家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胃出问题了。腹部内的器官除了有胃,还有胆囊。经常腹痛,有可能是胆囊发出的“求救声”。
胆囊位于腹部右侧,有浓缩和分泌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主要作用是消化脂肪。现在有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好,经常暴饮暴食,摄入大量的脂肪,还会经常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给胆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胆囊炎。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但由于很多人对它不了解,会误认为是胃部问题。忽视了养护胆囊,时间长了,就容易发展成为结石,到最后不得不摘掉胆囊。胆囊和胃的位置比较近,胆囊出问题,容易被误认为是胃出问题,但其实,这两种问题的表现并不一样。
患上胆囊炎之后,身体会出现哪些表现?
胆囊出问题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腹痛,具体是右腹疼痛。疼痛发生的往往很突然,好端端的突然就疼了起来。腹痛的同时,往往还伴有恶心、打嗝、胀气、反酸和腹部灼热等感觉。
胆囊出问题引发的疼痛,往往在吃饭之后会比较强烈,尤其是在吃火锅、烧烤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后,疼痛感会异常的明显。
胆囊之所以发炎,多数都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细菌在体内繁殖后,会使身体出现发烧的情况。发烧的度数一般不高,不会超过38.5。发烧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长,期间会频繁的感觉冷,身体无力。
看到美食之后,正常人会不自觉的流口水,食欲会突然变得很旺盛。但患上胆囊炎之后,食欲会变得很差,看到美食,尤其是看到油脂含量比较高的美食后,会产生恶心的感觉。最后会发展成一看到油就恶心的情况。
胆囊出问题后,还会出现黄疸,具体表现为皮肤发黄,眼白发黄等。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胆囊炎患者都会出现这种表现,而且由于我们是黄种人,皮肤本来就是黄色的,若病情不严重,皮肤就算变黄了,也容易被人忽视。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胆囊的主要作用是消化脂肪的。胆囊一出问题,身体就无法很好的分泌胆汁,消化脂肪,饮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胆囊,日常饮食要适量的限制脂肪的摄入,不要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饮食要清淡。还要适量的补充蛋白质,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胸肉和鸡蛋白等。
预防胆囊炎,生活中还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都要洗手,水果必须洗干净才能吃。三餐要规律,不要不吃晚饭或者不吃早饭,一日三餐要定时定点。
还要适量的运动,要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运动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御细菌的能力,有助于保护胆囊。
胆囊和胃的距离比较近,胆囊出问题和胃出问题,都有腹痛这一明显的表现。但由于大众更熟悉胃,所以容易把胆囊问题误认为是胃的问题。当出现长期腹痛、恶心和发烧等表现时,不要光想着养胃,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