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中医谈肾病世界肾脏日middot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

??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健康咨询活动?

听说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达到10.8%了,好可怕,日常生活里有什么肾脏病患病提示吗?

当然有呀,泡沫尿、水肿、乏力以及一些消化道症状,可能都在提示你的肾脏已经出现问题。

今天是世界肾脏日,我们请天津市名中医杨洪涛教授教您如何防治肾病!

作者:肾病科杨洪涛教授

关爱肾脏,全民健康

年3月14日为第十四个世界肾脏日,今年肾脏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KidneyHealthforeveryoneeverywhere),旨在提高人们对全球肾脏疾病日益加重、高负担以及预防和管理战略必要性的认识。

从年开始,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确定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十余年来,“世界肾脏日”活动在提高全人类认识重视、主动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肾脏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达10%以上,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第六大死亡原因。我国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据此估计我国现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2亿。

急性肾损伤(AKI)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CKD和AKI是引起其他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1/3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即为CKD。

在CKD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CKD3期之前,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水肿、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CKD3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进入肾衰竭期以后则进一步加重,主要胃肠道症状表现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有时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生活中出现哪些症状,提示您可能已经患有肾脏病呢?

1

泡沫尿

在尿液表面看到漂浮着的一层细小的泡沫,且泡沫不易消失,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肾病。

2

水肿

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下肢、眼睑水肿的问题,大部分人不会去重视,医院检查,但其实临床中很多肾脏病患者都会出现水肿的症状,包括颜面部水肿,四肢水肿,腰骶部水肿等。

3

乏力

困乏无力,这可能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较早期表现出来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部分人都会与劳累、熬夜、工作压力大等关联起来,不会想到其实是肾功能已经出现问题。

4

纳食差

纳食差,恶心,呕吐,多数人不会将这些消化道症状与肾脏病联系到一起,忽略了自己的病情严重性,从而导致病情贻误。

2/3中医治疗肾脏病

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的防治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在减轻症状、降低血中氮质、保护残存肾单位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中医一附院肾病科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创始人为津门名医柴彭年老先生。此后,在学术带头人全国名中医黄文政、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的带领下,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本着继承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创立了中药“疏利少阳”、“辛通畅络”治疗大法。

后学科不断开拓创新,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优势,提出“温肾化浊法”,丰富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法,提高了临床疗效,形成了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特色。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很多,可开展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如中药结肠透析疗法、中药药浴熏蒸法,辅助口服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中药结肠透析疗法

结肠透析是利用结肠的生理学特性,用人体自身的肠壁作为透析膜,模仿腹膜透析的原理而设计,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达到排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稳定内环境。

对于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缓解胃肠道症状、降低毒素水平,可以选择中药结肠透析。对于尿毒症行腹膜透析患者的肠淤张、不全肠梗阻、腹膜透析管移位等情况,结肠透析亦是主要治疗方法。另外,结肠透析疗法还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肠镜术前准备等。

中药药浴熏蒸法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皮肤瘙痒问题,除了有传统的中药汤剂,还有特色的中药药物熏蒸,从皮肤毛孔吸收药物,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目的。

3/3未病先防

在运用中医药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同时,也要注重治未病,因此在这里为大家总结出了一些日常实用的护肾心得:

未病先防划重点↓↓↓

1.不乱吃药:部分止痛药、抗菌素、感冒药等有肾毒性,务必遵医嘱服药。

2.反复发作的扁桃腺炎要小心:链球菌感染容易引起肾脏疾病。

3.合理饮水不憋尿:尿液潴留在膀胱,容易繁殖细菌,间接感染肾脏。

4.控制好血糖和血压:血压、血糖控制不好造成血管硬化,导致肾脏病变。

5.泌尿结石:结石易造成肾积水、梗阻性肾病。

6.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尿液和肾功能检查,尤其女性怀孕时,应该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

专家简介

杨洪涛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中医院肾病科主任。

主治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损伤及感染性肾脏病、继发性肾病。在中医药延缓肾小球硬化及抗间质纤维化的研究、中药提高腹透患者生存质量及延缓腹膜纤维化的研究等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出诊安排:

南院国医堂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南院肾病科(膜性肾病专病)门诊:周二上午

(具体出诊时间请参考当日门诊安排)

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hrw.net/jsbk/129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