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月禾
今年夏天,我给孩子准备了捞鱼网和小水桶。
这些东西,可以满足他亲近自然和体验捞鱼的乐趣。
刚开始,五岁的儿子并不知道如何捞鱼。
第一次去池塘边,他左手拎着小水桶,右手拿着捞鱼网,茫然地盯着池塘的水面。
他第一次尝试捞鱼就是把渔网伸到水里,一通乱舞。
最后,他的渔网里除了水草,就是烂泥巴。
这种情况,直到他观察到别的小朋友如何捞到鱼之后,才有了改变。
后来,小家伙和其他几个小朋友比赛捞鱼。
他连续几个上午都获胜了--他的小桶里捞到的鱼最多。
“你捞到这么多鱼,是怎么做到的?”我问。
“因为我一直在捞鱼啊,我还观察到鱼喜欢这个食物……”他指着水面上飘浮的一些面包丁。
简单的捞鱼游戏,却可以让孩子自己领悟到:如何能做到最好。
我告诉他,持续地努力和付出意味着什么。
马云曾说:
“我们公司有几个年轻人,有时候我真的很嫉妒,这些人过目而不忘,凡是耳朵听见的,他都能倒背如流,你读书是读不过他的!但是没办法,老板还是我。”
……
风云20年,阿里巴巴今天能建构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商业帝国,靠的不仅仅是智慧。
为什么亚洲只有一个阿里巴巴?
为什么全球只有一个阿里巴巴?
在《重回课堂》演讲中,马云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多数孩子,最后都不能成才?”
带着类似的疑问,哈佛心理学博士安吉拉·李·达科沃斯,和她的研究团队,花了数年时间研究孩子和大人。
安吉拉·李·达科沃斯
他们研究军校的学员,研究参加拼字比赛的孩子,研究哪些老师能够最快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研究哪些销售人员可以保住工作,研究哪些人赚钱最多……
最后,一种性格特征凸显了出来。
它并不是社交智力,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强健的体魄,也不是很高的智商,它是坚毅!
Angela在TED上的演讲
这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成功。
坚毅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表现为有毅力、勤勉、坚强,更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的耐力,是从始至终地专注投入和坚持不懈。
它包含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
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的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就在大家热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中国作家残雪走入了大众的视线。
残雪
残雪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创作,如今仍怀有巨大的创作激情。她的作品畅销海外,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她作品繁多,主题鲜明。她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对人类的精神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她早年经历过贫困、绝望和无助,是百折不回,持续地奋斗让她走上了成功之巅。
世界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对昆虫有特殊的爱好,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在地上,就是半天。
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其实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97岁的古迪纳夫说,我们有些人就像乌龟一样,慢慢向前爬,一路艰辛,可能到三十岁也还没弄明白。但这些乌龟必须不停地向前爬。
相反,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有人却愿意花重金购买“成功秘籍”,而不相信成功需要长期地付出行动。
有人相信一夜暴富,而被骗得身无分文,却仍然没领悟到,那些默默无闻,经年累月的奋斗,才是积累财富的真谛。
只有在漫长的黑夜中不断思考,一往无前的人,才是拥有美好曙光的成功者。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持续的成功,需要持续的时间、精力和思考力。
今天的孩子,绝大数人在智力水平上差别不大。20年后,30年后,能成为社会杰出人才的只有少数人。
因为绝大多数人缺乏勤奋,执着,不断地完善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
成功是自己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自己能力的拓展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应该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这样会让孩子害怕冒险、担心出丑,只做目前能做的事情,遇到挑战就会退缩。如果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失败了,就认为他们是一无是处的失败者。这样,他们很难拥有一种持续学习的驱动力。
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
不要让孩子认为,努力学习的人,是无能的人。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为学习付出努力的。而是要告诉孩子,天才也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成长。人的能力是不断成长的,学习持续地思考和努力至关重要。
你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欣赏和赞扬
告诉孩子,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有兴趣。
父母不要对孩子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扬。
父母要懂得告诉孩子努力的途径。应该对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坚持不懈,以及努力的过程——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进行赞赏。
做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不追求一时的利益得失,不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