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成立于年10月,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是一支具有专科特色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科室,也是一支让患者放心的医疗团队。病区共有床位40张,其中卒中病床8张,专科卒中静脉溶栓床1张,设有神经内科专科门诊。
01
人才队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生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1名);护士17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1人,护士2人);拥有资质的重症专科护士1人,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1名,康复护士1名。我科医护人员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我科医护人员始终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高、精、准的医疗服务、良好的人文关怀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永远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02
专科特色
1.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脑炎、急性脊髓炎等急危重症的诊治;
2.能有效治疗和控制常见和少见的急慢性疾病或病症,如:脑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硬化性脑病、癫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肌肉疾病、代谢中毒性脑病(酒精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颈椎病、腰椎病等神经内科疾病;
3.还擅长复杂性头疼、眩晕症等疾病。
03
配备设施
肌电图
年我科更新了肌电图设备,由以前的双通道升级为最先进的六通道肌电图机。用于测量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疾病。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适用于对咽部非机械原因损伤引起的吞咽及构音障碍进行评估、治疗及训练。
空气压力循环综合治疗仪
用于肢体功能障碍和外周非栓塞性脉管炎的辅助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减轻肢体水肿。
全胸震荡排痰机
用于肺部分泌物排出困难或由粘液阻塞肺部引起的肺膨胀不全患者,起到促进气道清除排痰或改善支气管引流的作用。
经颅超声电疗仪
通过使用一定功率和频率的超声波,透过颅骨直接作用于脑病变部位,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消融血栓,扩张血管,改善脑部微循环,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使脑功能得以恢复。消除动脉硬块斑块、早期溶栓血管再通、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半暗带供血。
经颅超声电疗仪内置四大治疗模块,分别适用于相关疾病
(1)脑缺血性疾病: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塞、血管性痴呆、脑供血不足、小儿脑瘫、脑动脉硬化、癫痫病等。
(2)脑损伤性疾病:脑震荡、脑挫裂伤及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恢复期、脑缺氧性伤害、脑中毒性损伤。
(2)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症、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痴呆、脑萎缩、抑郁症、脑疲劳综合症。
电子助眠治疗仪
仪器采用仿生脉冲磁共振原理,结合极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及空间电磁场控制技术,通过多组脉冲发射源列阵重组,发射极低频PEMF,产生3~15HZ可变频率谐波,模拟入眠过程中脑电规律,通过外界脉冲磁场耦合人脑,在脑内形成感应电流,触发主动睡眠中枢,使其与该脉冲磁场谐振,引起神经冲动和组织细胞的增殖反应,主动向网状系统传递信息。随着刺激磁场由模拟清醒松弛时脑电节律逐步向模拟慢波睡眠脑电节律过渡,神经元的兴奋程度逐渐降低,抑制占主导地位,起到促进睡眠、干预睡眠障碍的作用。
04
业务培训
科室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在工作之余互相学习,互相培训,定期不定期举行科室内部业务学习,多次派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科室技术力量,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以达到最优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05
优质护理服务
1
2
3
4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我科坚持开展便民服务,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个性化的进行床旁健康宣教及康复护理,开展“患教会”,让患者与医护更好的互动,即增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又宣教了疾病防治,肢体康复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从卒中病房开展以来,我科为卒中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定期随访,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
06
取得荣誉
1
2
3
4
在科室医疗团队的齐心协力下,我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得到大大的提高,特别是从卒中中心成立,卒中病房建立以来,我科成功溶栓30多例,脑血管病人的致死率、致残率大幅度降低了。医护通过电话回访对慢病进行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复发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我科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7%以上,多次收获锦旗及表扬信。
06
专家介绍
张红斌主任
主治医师,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近20年,曾多次到省内外进修学习,任云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青年委员会委员,文山州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擅长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救治,疑难杂症的诊治。
陈文丽护士长
主管护师,本科学历,从事神经内科工作近20多年,曾多次到省内外进修学习,现任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项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多篇,在院内护理操作竞赛中多次荣获单项一、二等奖。擅长肌电图检查,脑梗塞、脑出血、帕金森、脊髓炎等神经内科疾病的护理及康复护理技术。
供稿:神经内科二病区
编辑:张红斌
制作:熊兴莲
各院区目前科室分布情况
总院院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