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每年给那么多的病人看病,叮嘱病人注意这注意那,但医生却不是行业内最健康的群体。和普通人一样,医生也会生病,哪怕是自己给病人诊断的最常见的疾病,哪一天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我接诊的女性患者数以万计,大部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好治,小部分不好治的疑难杂症也有碰运气治好的,极少数不明原因稀罕病例也不是我们普通医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对于体检查出了卵巢囊肿这件事情,我倒还有从业这些年积累的镇定。
当时单位组织年度体检,我做妇科盆腔B超时发现,我的左侧卵巢上竟然出现了一个2.0×1.6cm的无回声,提示:左侧卵巢囊肿。看来有句戏言“什么科得什么病”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卵巢囊肿该怎么办?结合抽血我的肿瘤标志物也是正常的,我没有担心,等到月经干净4天再次复查盆腔超声,此时双侧卵巢大小正常,左侧卵巢的囊肿也消失了。
这是肿么回事?卵巢囊肿怎么这么任性,说不见就不见了?
说来话长,长话短说,先从卵巢说起。卵巢能为小主带来美丽容颜,这对位于子宫两侧个头虽小、貌不惊人的灰白色的“小家伙”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女性一生中一般只有~个卵巢发育成熟并排卵。
月经周期分为卵泡期、黄体期。在卵泡期,在雌激素等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卵泡增大称为窦卵泡,经过募集,其中会有一个卵泡“脱颖而出”优先发育成为优势卵泡,其余的卵泡逐渐闭锁,月经周期第11~13日,优势卵泡增大到18mm左右,接着发生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剩下的卵泡腔被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侵入,周围由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黄体直径1~2cm,若排出的卵子受精,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至妊娠3个月才退化;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
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生理囊肿是怎么发生的呢?就是因为在月经的周期中,卵巢在经历卵泡期、排卵和黄体期的过程中出现的囊肿,生理囊肿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和卵泡膜黄素化囊肿。
生理囊肿长啥样?特点就是囊肿直径小于6cm,肿瘤标志物也不高,而有生理囊肿的女性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大部分生理囊肿会在1~3个月消失。
对于这种囊肿,医生建议1~3个月后月经干净复查即可。如果囊肿短时间迅速增大,就不考虑生理囊肿了,这种卵巢多需要手术治疗。
所以对于我“突然”消失的生理囊肿,我就可以放心地任由它去了。
但是哪个患者查出自己找了个囊肿不担心的呢?医生也害怕是恶性的,所以,卵巢上长了囊肿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恶性的呢?
这些表征可以初步鉴别卵巢恶性肿瘤:肿瘤病程短,迅速增大;肿瘤多为双侧,固定;肿瘤实性或囊实性,表面不平,结节状;患者常有腹腔积液,多为血型,可查到癌细胞。经阴道超声的结果为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边界不清。
目前的共识是推荐血清HE4与CA联合应用来判断盆腔包块(包括卵巢肿物)的良恶性。
根据年我国的《卵巢癌诊疗规范》,还有其他的辅助检查:
血CA、人附睾蛋白4(HE4)是卵巢上皮癌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
影像学检查:卵巢癌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经阴道/经腹超声)、CT扫描、MRI扫描等,可以明确肿瘤形态、侵犯范围等,有助于定性诊断;如怀疑有邻近器官受侵和远处转移,可相应行胃肠造影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和胸部CT检查等。
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大多数卵巢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行腹水或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
胃肠镜检查:在盆腔肿块患者中需排除胃肠道原发肿瘤卵巢转移者,尤其相对年轻,血清CA19-9、CEA升高显著的患者需行胃肠检查,排除胃肠道转移性肿瘤。
腹腔镜检查:作为一种微创性手术,对于部分盆腔包块、腹水患者需排除盆腔炎性包块或结核性腹膜炎时,可行腹腔镜探查活检,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腹盆腔探查还可用于判断能否实现满意的减瘤手术。
手术和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极少数患者可经单纯手术而治愈,但绝大部分患者均需手术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虽说我的卵巢囊肿最终被确定为生理性不影响健康,但这得多亏体检时检查出来,如若是恶性的囊肿,等到有症状表现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我们年年呼吁体检,但总有些人不把体检当回事儿,认为多此一举还浪费钱。可现实是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往往检查出来时已经是晚期了,如果能在早期检查出来加以遏制,至少不会像当下一样无能为力。
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